提到登瀛楼饭庄,天津人都很熟悉。创始于1913年的登瀛楼名号有讲究,“登瀛”二字,取超凡入圣、登峰及第的美好寓意,百余年来在天津这座大都市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厚爱,的的确确延续着创店之初寄予的这份美好心愿。作为老字号品牌,登瀛楼有幸在纪录片《老字号共潮生》第二季中亮相。纪录片对店史做了一次全面的回顾,呈现饭庄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底蕴,让观众得以进一步了解登瀛楼的历史、了解百年津味如何传承,这让我们备受鼓舞,坚定了继续经营好老字号的信心。
112年前,山东人苏振芝在天津南市创办了登瀛楼,由于食材地道、厨艺精湛,饭庄一开业便食客盈门、生意兴隆。不久,登瀛楼北号、南号相继在法租界梨栈大街一带开店营业。新开的店堂设备考究、富丽堂皇,迎来众多大型业务,获得丰厚利润。当时的登瀛楼在同业中已是佼佼者,信誉卓著。后又在山东路合资经营悦宾楼,此时登瀛楼已发展到四家店,据当时统计,登瀛楼四家店销售总额约占全市同业的40%。许多知名人士都曾是登瀛楼的“座上宾”,如张学良、张爱玲、张伯苓、梅兰芳、华世奎等。登瀛楼的醋椒鱼、鸭舌小萝卜汤、糟蒸鸭头等经典招牌菜肴,也因上述名人的品赏美谈而名扬四海,留下佳话。
新中国成立后,登瀛楼收归国有,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,登瀛楼被认定为天津市涉外定点餐馆,负责外事接待工作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最初的几年时间里,登瀛楼接待40多个国家的外宾达3000多人次,凭借精致的烹调、美味的菜肴和友好的服务,登瀛楼收获众多外国友人的肯定。
对于餐饮业的延续和发展来说,核心竞争力是菜品,登瀛楼自开业之初就非常重视菜品的质量,不惜重金招揽技术人才,不断提高自己的菜品特色。上世纪40年代前后,登瀛楼经营的菜点达500多种,居行业之首。名贵大菜有“一品官燕”“扒大乌参”“黄焖鱼翅”“扒熊掌”,适合普通食客的菜肴有“葱烧海参”“糟熘三白”“九转大肠”“烩乌鱼蛋”等,无论高中低档菜肴,均严格保证质量。饭庄在做好本帮菜的基础上,善于博采众家之长,发现哪家有新菜或菜品高于自家,就会马上学习研究改进提高。除此之外,也虚心听取客人的意见和要求,如遇客人提出本店没有的菜品,立即请教做法然后如法制作,征求客人意见,以达最佳效果。
改革开放以后,餐饮市场发生巨大变化,各种类型不同档次不同风味的餐馆层出不穷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登瀛楼没有败下阵来,XKTY.COM我们坚守着自己的阵地,手中的“法宝”就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即多年来积累的品牌效应和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对菜品的品种、口味、营养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。市场上原材料调味品不断变化,也促使餐饮业必须做好传统与创新的结合,我们的厨师针对市场和人们消费口味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;对于本店传统菜点,如“葱烧海参”“烩乌鱼蛋”“糟熘鱼片”“温拌蜇头”“九转大肠”“香糟馒头”“银丝卷”“豆沙门丁”等,仍坚持传统的技艺、传统的做法。
我于1974年分配到登瀛楼工作,与之并肩走过半个世纪,亲历了饭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,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掌门人,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。每一家百年老店都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,在做好传承的基础上焕新发展是全社会对老字号的期望。在几代登瀛楼人的努力下,饭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,此次参与纪录片《老字号共潮生》的拍摄,定会进一步扩大登瀛楼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成为我们发展企业、振兴企业的动力。在融合中传承,在创新中焕新,登瀛楼锁定目标,笃定前行。